九州ju11net登录-ju11net登录九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栏目不存在

肌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更新时间:2015-04-30 09:47:59点击次数:3006次字号:T|T

冯胜东 许梦雅 李树强 崔永刚 庄敏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肩关节半脱位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发病率在60%~73%之间,多在脑卒中早期出现。它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治疗不及时,恢复困难,甚至使患者留下残疾[2]。电刺激是正在研究的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有效手段之一[3]。我科在2008-06 ~2009-12收治患者中随机抽取61例脑卒中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通过应用肌电刺激加康复训练与仅应用康复训练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肩关节半脱位的短期与长期恢复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将61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诊断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定的脑梗塞或脑出血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CTMRI证实;2)符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肩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5] :患者取坐位,上肢下垂时患者感肩部不适或疼痛,将上肢被动托起使疼痛不适减轻。查体:肩峰下可触及凹陷,肩关节正位片测量肩峰与肱骨头间的间距(AHI),患侧AHI值比健侧宽;3)发病时间1个月内,出现肩关节半脱位两周内;(4)排除昏迷、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及周围神经、肌肉、关节病变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符合上述标准的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应用肌电刺激加康复训练。其中男24例,女8例。脑出血12例,脑梗塞20例。平均61.54岁。对照组29例,仅应用康复训练,男20例,女9例。脑出血10例,脑梗塞19例。平均59.68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包括:(1)良肢位的摆放;(2)肩关节的被动运动;(3)运动疗法:双手Bobath握手上举的主动辅助运动、肩胛带的负重训练及肩胛带的抗阻训练;(4)作业疗法:滚筒训练、上肢操球训练、上肢扶球训练及磨砂板训练。康复训练1/d30min/次,10d一个疗程。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每天进行肌电刺激治疗。肌肉电刺激采用洛阳康贝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超反射脑磁治疗仪肌电刺激通道,电极放置位置为患侧三角肌、冈上肌,置于肌肉运动点。1/d20min/次,10d一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肩关节活动正常,两侧肩关节AHI值相等,指诊肩峰与肱骨头间距<1/2横指表示肩关节复位[5]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χ²检验进行率比较。

2 结果

治疗30d后,对照组29例,复位 9例(31.0%),治疗组32例,复位2165.6%)。2组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复位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0d后,对照组复位 24例(82.8%),治疗组复位28例(87.5%)。2组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有进一步改善,治疗组复位率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肩关节的肱骨头只有1/3在关节盂内,只有肌肉及韧带呈水平走向固定肩关节,在病理上极不稳定,一旦脑卒中后很容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6],治疗不及时常常导致肩痛、水肿、肩手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所以及早治疗肩关节半脱位对于脑卒中患者十分必要。

有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功能性电刺激作用于肩关节稳定肌可以提高肩关节半脱位复位率[3,7,8],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显示,肢体的神经肌肉电刺激与一定的脑神经活动存在相关性,证实了电刺激后相应皮质突触数目及结构发生的可塑性改变,及神经细胞突起发生的趋向性延长于连接[9]。肌电刺激的治疗机制在于恰当的电流刺激肌肉运动点会通过完好的周围神经-肌肉系统引发确切良好的肌肉收缩,这种肌肉收缩不仅能促进肌张力的恢复,而且还能向中枢传导肌肉收缩关节运动而产生的本体感觉,通过本体反射机制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与重建,恢复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10]。肩关节半脱位本质上来说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无力导致的。通过肌电刺激和针对性康复训练使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关节周围肌肉张力恢复,从而使肩关节重新复位。

治疗结果显示加肌电刺激的治疗组在30d后复位率较仅接受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显著提高,治疗60d2组复位率差异不大,证明肌电刺激在早期有助于肩关节半脱位的复位。虽然治疗组在后期与对照组复位率差异不大,但治疗组在早期就纠正了肩关节半脱位,有效的避免了由于肩关节半脱位带来的各种并发症,缓解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能更好更快的恢复上肢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倪朝民.脑卒中患者的肩部问题[J].现代康复,2000,4(4):506~507.

[2] 方定华,陈小梅,李漪,等编著.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康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84.

[3]  Baker L,Parker K.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muscles surrounding the shoulder[J] Phys Ther, 1986,66(12):1 930~1 937.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81-38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疗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82-83.

[6] 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99-400.

[7] 钱开林,王彤.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37-38.

[8] 杨朝晖,谭维溢.电刺激防治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的荟萃分析[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2005,25:151-153.

[9] 黄葵,郭蓉,王林.低频电疗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作用[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4):279-280.

[10] 蒋天佑,王兴林,马林,.低频电刺激腓总神经时脑部fMRI表现[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7):410-412.

(收稿2010-04-22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